红色记忆 从校史看党史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0-26动态浏览次数:1047

1931年创办至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已经走过了90个春秋。一路走来,她几经艰难曲折,历经世间沧桑;也曾几度浴火重生,展现时代辉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兴衰演进是中华民族进入20世纪后沉重历史脚步的一声回响,也是我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历史见证。从学校的历史看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湖北高等教育的历史,虽不能说窥一斑而知全豹,但我们可以发现,学校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同步前进的步伐从未止歇。

创立起步期,颠沛流离求生存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内忧外患,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主张教育救国,以济时艰。1931年10月,学校经批准将筹建的“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更名为“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她成为今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源头活水,时任国民政府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黄建中担任首任校长。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5年,为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领导下,北平学生于12月9日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12月17日,包括我校在内的武汉50多所大中学校的学生代表集会,正式成立“武汉中等以上学校学生救国联合会”(简称“武汉学联”)开展护校斗争。我校学生推选出黄诚、金声、王贤飏等代表参加“武汉学联”。他们在“一二•九”运动中,始终坚守爱国主义,在学校历史上谱写了抗日救亡、不畏强暴的光辉一页。

1936年7月,护校斗争失败,开办五年之久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被迫停办。1941年7月1日,学院于恩施五峰山复校。1944年春,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改制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隶属教育部。抗日战争结束,1946年学校被迫迁至荆州沙市童家花园。1948年5月13日,国立湖北师范学院迁归武汉。1949年春,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发展了第一批中共党员,成立党支部。1949年7月,中南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部接管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随即决定国立湖师暂时停办。

由湖北省乡村师范学院到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正值国难当头,内忧外患。18年里,5年停办,几度搬迁,学院虽历经颠沛流离,却不坠青云之志,为推动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事业培养众多有志青年。

重建流变期,嬗变重组守初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命运多舛的学校也迎来了它的春天。在李先念、陶铸等人的支持下,省委研究决定在原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基础上建立湖北省教育学院。1949年10月15日,湖北省教育学院开学并提出了“团结、进步、老实、朴素”的八字院训。

为了尽快改变文化教育十分落后的局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我国教育事业逐步全面走上规范办学的轨道。1952年10月,湖北省教育学院大部分师生员工与图书并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今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教育学院留下的部分人员和校产、校址为基础,筹办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完成了三大改造,教育部明确要求大力发展高等师范教育,1954年4月,国家教育部批复改制并更名为湖北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8月,省教育厅决定在原湖北师专干训部行干班的基础上建立湖北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

1959年湖北省面临教育事业急剧发展,师资不足,办学质量不高的状况。为加提高教师工作质量与教师队伍素质,由肖杏村牵头,在原省教育厅教研室、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和省函授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筹建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

1966年“文化大革命”,学院教学与教研工作全面停顿。湖北省教育进修学院被撤销,成立湖北省文化教育局教材组。1971年春,成立湖北省教研室。“文革”期间,应广大教师强烈要求有教学参考资料,教研室每年需完成近300万字的教材修改任务,编写教学参考资料23种、约135万字,编写学生课外学习读物。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近30年,这是学院忽而被撤销又忽而重组,频繁更换校名,办学最不稳定的时期。尽管如此,学院依旧坚守为国育贤办学初心、勇担强校兴国时代使命。

再生探索期,不辱使命现辉煌

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教育作为这场灾难的重灾区之一,教育结构受到重大冲击,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缺乏系统教育理论知识和管理能力,无法实现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学院作为教师教育的基地与摇篮,她的存在意义再次被凸显出来,教育部要求各省市恢复、建立教育学院。1979年2月,湖北省省委决定恢复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同年学院更名为湖北省教育学院。

1987年5月,省教委决定以湖北省教育学院的干训机构为湖北省普通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对全省地、市、州、县各级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培训。1990年4月,学院更名为湖北教育学院。湖北教育学院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宗旨,肩负湖北省中小学师训、干训、教研三项使命。1993年,省教委在学院成立湖北省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对内承担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对外承担全省继续教育指导工作。据统计,2007年前,学历补偿教育为全省全国培养培训教育干部、教师等各类人才60多万人,为我省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湖北省中学教师学历大幅提高同时也意味着学院生源面临枯竭。湖北教育学院何去何从,成为其生存发展的一个时代课题。2000年7月,学院决定开办普通师范本科班,这成为后来改制成功十分关键的一步好棋。2003年3月,原湖北省工业学校整体并入湖北教育学院,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改革开放发展以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愿景一步步得到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湖北教育学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模式中展现了独属于自己朝气蓬勃的一面。

新制发展期,昂首阔步向前走

经过长达5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2007年3月23日,国家教育部同意“湖北教育学院”改制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开创了全国省级教育学院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先例。2009年1月,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师资力量更为加强,办学资源更为丰富。2012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之一,这为新形势下学校高等教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全体二师人发扬“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精神,奋力赶超,不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内涵发展成效显著,办学特色初步彰显,办学环境持续改善。今天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教育学、文学、理学等学科为主要支撑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湖北教育教师的重要基地,是湖北省教师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

自2010年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十一年,是学校由成人高校成功转制为普通本科院校后,高起点发展奠定基业的十一年。学校获批19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7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2个师范类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二级认证。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丰硕,高级职称教师达到36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260人。“十三五”期间,学校获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等高层次国家级科研项目实现新突破,连续4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科研经费较“十二五”增幅达4.7倍。随着实力声誉的持续上升,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本科生就业率近5年均值达91%。

学校坚持思想引领,在创新中育人、在实践中育人、在服务中育人、用文化育人,连续六年荣获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获“创青春”全国大赛金奖,师范生技能大赛、“互联网+”、“挑战杯”和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奖项。学生德育成绩突出,征兵、“西部”计划等工作成绩位于全省前列。连续举办11届行知实验班,11年来,学校共培养师范生超过万名,一次性教育行业就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培养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基础教育优秀教师,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国家2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校始终坚持教育服务国家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大局、聚焦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全局,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教育优势,服务基础教育成效显著。2021年5月,成立光谷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2021年,开展首届“优师计划”,面向28个国家级贫困县招收140名学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

身处中国教育大省,地处武汉光谷的中心地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以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己任,不断践行自己责任与担当,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90年文脉赓续,90年薪火相传,从校史看党史,从校史看教育史,教育始终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始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过去,现在,未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事业必将成为党领导下中国教师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光辉的一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继续秉承“学高、身正、诚毅、笃行”的校训,“正己达人、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达标申硕”“更名大学”为奋斗目标,开启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新征程!

 

整理人:毕松涛、张炜、程丽鹃、向洁